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超越難的信心

池田SGI會長指導選集「創造幸福與和平的智慧」
第二部 人間革命的實踐
第十四章 超越難的信心
本章導讀 
  曾經有位婦人部員為孩子拒絕上學而煩惱,池田SGI會長給予強而有力的鼓勵。
  「沒問題的!拼命努力信心的人身上絕對找不到不幸二字。不論發生任何事,就當做是精彩妝點我們人生的戲碼。不要手足無措而受動搖,要儼然地加以超越。
  最難受的是孩子。孩子透過自己受苦,促使父母唱題。孩子讓父母煩惱算是一種慈悲。父母會因而認真信心,而能轉換宿命。
  所謂幸福不是沒有任何煩惱。沒有任何煩惱的人生最後會落得一場空,那就無法進行人間革命和轉換宿命。
  在忍受苦難,超越難當中有生命的歡喜,有真正的幸福。『必有三障四魔之障魔出現,是以賢者喜,愚者退也。』(御書1134頁)這是信心的根本。超越難的人會成佛。
絕不屈服!勢必超越!要立足在這堅強的一念,現在正是人間革命一決勝負的時候。」
  不論是生活上的苦難也好,佛法上的難也罷,入信後遭遇難,是在向人間革命、宿命轉換大步前進的佐證。因此對信仰佛法的人來說,難正是榮耀。
  立足在 「超越難的信心」時,幸福的美麗彩虹將永遠輝耀在人間革命勝利的藍天。
14-1 暴風雨為榮耀
如何看待人生中尤其青年時期所面臨的苦難。此節說明苦難的意義。
池田SGI會長的指針
巴西婦人部、東北、北陸、信越聯合研修會的指導(2004年8月21日,長野)
恩師戶田先生總是鼓勵青年多看書,多嬝爬W著,否則會受到他的嚴厲訓誡。要是有人在看低俗雜誌等刊物,就會遭到猛烈的斥責。
那一段時期,我沉醉在著名作家吉川英治的《三國志》、《宮本武藏》等著作裏,真是令人懷念。
吉川英治曾對一位家境富裕的青年說:「你真不幸,這麼年輕就看盡太多美好的事物,嚐盡山珍海味,沒有比這更不幸的了!純粹感受歡喜的感受性越來越薄弱,對青年來說,真是可憐!」
這番話至今仍深深烙印在我腦海。
在奠定人生基礎的重要時期,衣食無虞,受盡呵護,什麼都不缺,沒有任何辛苦,這樣的人生一點都不幸福,最是不幸,無法造就偉大的人物。
沒有苦難並不代表幸福。
不輸給苦難,就算受挫倒地也要毅然挺身而起,在戰勝困難的同時,能夠感受人生真正的幸福與歡喜。
人生是奮鬥。
  人生是挑戰。
  人生是鍛鍊。
  逃避困難,就沒有充實的人生。無論遭遇任何考驗都能夠勇敢面對,勇於挑戰,化為成長的良機,如此練就強韌的自我,就是日蓮大聖人的佛法。
秉持這「挑戰精神」的人最後終將勝利。
14-2「難來以安樂意之可也」
  此節說明要顯現永不崩潰的幸福境界,向辛苦、困難挑戰的生命鍛鍊不可或缺。
池田SGI會長的指針
本部幹部會、全國婦人部幹部會、關西代表幹部會的指導(1991年3月4日,大阪)
  踏實的佛道修行會以「冥益」(雖然並不清楚顯現,但確實不斷增加的利益)的形式,綻放無以倫比的幸福「大花」。這就是道理,佛法就是道理。
  因此大聖人一再教導我們,不論發生任何事情,信心要貫徹一輩子,不可中途退縮,不可誤入歧途。
  缺乏「艱苦奮戰」,或沒有任何難或辛勞的人生,的確會覺得輕鬆。但是就好像沒接觸過外界、皮膚未受鍛鍊的嬰兒會變成體弱多病的孩子。甘於缺乏「鍛鍊」的人生、缺乏「鍛鍊」的心,則無法掌握真正的「幸福」。因為「幸福」是在不論如何都能堂堂加以超越的堅定的「自身」當中。
  因此,能夠嚐遍各種辛苦,鍛鍊自己,是一件幸福的事。更何況推動廣布的佛道修行,會讓我們成為「金剛(鑽石)的幸福」的自身。
  人的身體、頭腦、精神,越鍛鍊則能力越提升,越開發更多的潛能。不經鍛鍊,則很快就會衰弱、生病,從醫學的角度來看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在信心的世界裏,向辛苦或困難再三挑戰,才可能顯現絕不崩潰的幸福境界。
  大聖人說:「難來以安樂意之可也。」(御書783頁)意思是要將迫害的出現意會為安樂。
  「難才是安樂」、「難正是榮耀」。超越諸難而發展的「廣宣流布世界」,才是作育真正偉大的「人」的大地,才是構築不崩潰「幸福」的大道,才是遵照本佛所說「流布正法」的王道。
14-3 八風不侵
  佛法上說妨礙信心的八種作用為「八風」,將這些看做魔障,貫徹屹立不搖、不退轉的信心是菩薩的境界。
池田SGI會長的指針
戶田先生誕辰九十六週年紀念本部幹部會的指導(1996年1月27日,東京)
  山的高度越高,風吹得越強勁。
  「眾山之王」喜馬拉雅山,山頂附近經常受到暴風吹襲。根據資料顯示,冬天的喜馬拉雅山會達到零下四十度的低溫,有時颳著秒速超過一百公尺的嚴寒烈風。可是,無論再強勁的烈風吹颳,喜馬拉雅山也毫不動搖,堂堂聳立。
  要像喜馬拉雅山般,絲毫不受「八風」動搖,悠然地奮鬥到底!這是佛法的教誨。
  「八風」企圖撲滅佛道修行的火焰。
  《御書》有云:「不為八風所侵者,始謂賢人也。所謂八風,利、衰、毀、譽、稱、譏、苦、樂是也。大旨是謂不為利喜、不為衰歎等之事也。不為此八風所侵之人,必得天之守護。」(御書1197頁)
賢人是不受所謂的八風,也就是八種的風所侵犯,才叫做賢人。(八風)就是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大致是說,不因為有利可圖而歡喜,不因為吃虧而哀嘆等等的事。不受這八風侵犯的人,諸天善神一定會給予守護。
  人們渴望的「四順」,即(1)利──得到各種各樣的利益(2)譽──受世間稱頌、榮耀加身等(3)稱──受衆人稱讚(4)樂──身心快樂。
此外,人們避之唯恐不及的「四違」,即(5)衰──各種各樣的損失(6)毀──受到世間不光彩的評價、非議(7)譏──受衆人毀謗(8)苦──痛苦。
  佛教導衆生,不可被這些東西動搖心志,放棄佛道修行。
  關於八風,佛典有這樣的記載:「其心堅不動,譬如須彌山」。(《思益經》)──八風不侵的菩薩之心堅固不動,好比須彌山(在古印度的世界觀裏,位於世界中心的大山)一般。
  所謂菩薩,是毅然投身在現實社會中,挽救民衆的勇士。
  菩薩的人格應該是怎樣的呢?釋尊說:那就是不受八風所動搖。
  這正是各位學會員的表現。無論是座談會或是各種學會活動,既不是爲利害而活動,也沒有任何人稱讚。反而受到誹謗、吃苦,也照樣爲衆人、爲法、爲社會儼然地行動。
  這正是尊貴的「現代菩薩」的表現。
  大聖人也說:「不可被八風所侵」、「不被八風所侵的人是賢人,此人一定會受到諸天善神的維護」。
  爲什麽創價學會在這樣接二連三的大難當中,仍然能夠達成日本第一、世界第一的蓬勃發展呢?
  那是因爲大家恪遵聖訓,不被八風所侵,堅定地貫徹信心之故。因此得到諸天儼然的維護。
  戶田先生常說:
  「即使受到稱讚也不沾沾自喜,即使受到誹謗也不驚惶失措。我們的信仰,必須是一心一意的信仰」。
  讓我們今後也不受任何「八風」所動,更加堂堂地構築起永恆不朽的「創價山」吧!就像眾山之王、世界第一的喜馬拉雅山!
14-4 沒有超越不了的苦難
  此節明快地說明只要有強盛的信心,不論怎樣的苦難,都會成為顯現佛境界的考驗,能夠堂堂地超越過去。
池田SGI會長的指針
代表幹部研修會的指導(2005年8月16日,長野)
日蓮大聖人在《御書》中教導,「人的心堅定的話,諸天善神的守護必定強盛」,然後繼續說:「這些話是特意為了你才說的。過去你信心的深厚,不是言語能夠形容,希望你以後更要發揮強盛的信心。這樣,(諸天善神)十羅剎女的守護也一定變得更是強盛。」(御書1270頁,白話)。
重要的不是「以往」如何,而是「今後」如何。須奮起比「以往」更強盛的信心。這樣的人必定會得到所有諸天善神守護。「三類強敵」出現,「三障四魔」競起,這一切苦難都是在考驗自己的信心。一切都是為了顯現佛界生命所必需的。
因此,如能進一步加強信心,勢必能夠跨越、戰勝這些考驗。只要秉持強盛的信心,就沒有跨越不了的苦難。大聖人教導:「一心信仰妙法的人,一定可以進入這御本尊的寶塔中」(御書1295頁,大意)。受持南無妙法蓮華經的御本尊,向廣布前進的我們,不論身在何處或處在怎樣的環境,定能進入「佛的世界」即「幸福的宮殿」。無須擔心,無須恐懼。
聖訓有云:「再是如何強敵重至,切切不可有退轉之心、畏縮之心!」(御書527頁)
  切勿退轉!切勿畏縮!──我們要深切銘記此大聖人的嚴命。
14-5 畢生不退轉的信心
  在世界池田華陽會大會的賀詞中,SGI會長強調三個要點。第一點是「以太陽般的團結照亮亂世」──廣結善友。第二點是「忠於自我來開啓『和平文化』的大道」──發揮原原本本的自我,在使命的大道邁進。第三點是「貫徹畢生不退轉的信心」。超越難的信心就凝聚在這不退轉的一念。
池田SGI會長的指針
世界池田華陽會大會賀詞(2013年9月5日)
最後我要說的是「下定不敗北的決心,笑容滿面地貫徹畢生不退轉的信心」。
1979年當創價學會陷於嚴峻的法難風暴,內人都以一貫的滿面笑容,努力參加學會活動。
在某次座談會上,會員希望內人題字,她當時寫下「不退轉」三個字。
無論環境如何艱難,決意畢生跟隨學會貫徹「不退轉」的信心,這就是創價師弟的誓願。
大家都是帶著不可思議宿緣,此時此刻在各自的使命舞台上活躍的地涌菩薩。
使命越大辛勞越多,這是一定的道理。正因如此,才能感受到生命中難以取代的充實,累積永不消滅的福運。
請下定無論如何「我都不敗北」的決心,堅強明朗地在歡喜中的大歡喜中徹底度過青春時代。
誠如金言所云:「如水之信者,永不為退之信也」(御書1628頁),希望大家漂亮贏得無悔、不退轉的一生。
14-6與難搏鬥中有人間革命
  
  遭遇難是因為正確貫徹信心的緣故。不屈服於難,並加以超越才能構築真正安樂的偉大境界。
池田SGI會長的指針
兵庫代表幹部會的指導(1987年4月18日,兵庫)
  《御義口傳》中就《法華經‧安樂行品》教示如下:「安樂行妙法蓮華經之事,於今末法,日蓮等類修行妙法蓮華經時,難來以安樂意之可也。」(御書783頁)
  一般說「安樂」,不是指面對難或苦惱的情況。倒讓人聯想一種平靜安穩、安心的狀態。但這樣則無法達到真正的安樂。
  在末法時代,努力實踐自行化他的信心時,魔障必爭相出現。而面對此魔障,從正面挑戰苦難,才有真實的「安樂」。蒙難也是最貫徹信心的佐證。
  不論怎樣的船隻一旦出遠洋,都會遭遇猛烈的風雨與波浪。但是不加以超越、前進的話,則無法抵達目的「港灣」。
  既然我們以「成佛」這個「港灣」為目的,如果懼怕苦難的風雨,敗給困難的波浪,則絕對無法抵達「成佛」的「彼岸」。  
  總之,信心是佛魔交戰,除了在奮戰中建立不敗於難的強而有力的生命境界以外,沒有通往「安樂」的真實正道。
  也就是說,請牢記不論遇到任何苦難都不崩潰的絕對「安樂」境界在於確立不向任何難屈服的強盛信心。
  各位在漫長的人生中,有敗北的時候,也會有遭遇挫折的時候。但希望你們絕不氣餒,貫徹師子王般的人生。持續抱持希望就是信心。希望你們每個人總是勇氣十足,充滿智慧,向廣布大願邁進。
14-7越遇障礙生命越輝煌
  強調辛苦與障礙才會琢磨生命,令人苦惱的環境會使自己成佛。
   
池田SGI會長的指針
婦人部代表協議會的指導(1998年1月25日,東京)
正因為經歷風霜,生命才得到磨練。
  《御書》裏有「豬揩金山」(御書949頁)這句話。
  在某個地方有座「金山」。那裏有一隻野豬,不喜歡「金山」閃閃發光。
  野豬心想:「哼﹗那傢伙有什麼了不起」,一面把身體往金山揩擦,想磨掉金光。
  因為那是野豬,不但毛硬,而且氣力十足。
  可是,結果如何呢?野豬越揩擦,金山反而更加光輝燦爛。
  這是龍樹的《大智度論》和天台大師的《摩訶止觀》裏的故事。
  大聖人在《御書》裏引用這個故事教導弟子:「法華經行者越遭遇障礙,越發出光輝。」
  所謂障礙,就是指三障四魔。不對抗三障四魔,就無法成佛。不經歷、跨越難的話,不能成佛。就像不參加考試、通過考試的難關,大學就不能畢業一樣。
  大聖人說:「此世界是第六天魔王之領地」(御書1124頁),指出這個世間是「第六天魔王所支配的世界」。因此,「善人」受到迫害,「惡人」橫行霸道。從根本改變這樣是非顛倒的世界,就是廣宣流布。
  越遇到障礙,自己越散發光輝──這一點,在人際關係上來說,也是十分重要的教導。
  組織聚集了各種各樣的人。不一定盡是跟自己合得來的人,必然也會有感到厭煩的情況。但正因為如此,在那樣的環境下,自身這座「金山」才會閃閃發光。
周圍全是好人的話,自己就不會成長。跟合不來的人相處,自己才會被磨練成「黃金」。
想想看,連自己的事情也無法完全稱心如意,何況是別人,不符合自己心意也是理所當然。動不動為此生氣,既不會讓情況改善,對方也不會因此而改變。
  唯有想著:「真拿他沒辦法」,以慈悲來包容對方。
  《御書》說:「摩訶止觀第五云(中略)眾流入海,薪熾於火。」(御書949頁)
  天台大師在《摩訶止觀》中表示,大海那麼廣大,是因為容納百川。若把河流推回去,大海就不成大海了。自己若是拒絕面對不喜歡的人,就無法造就猶如大海一般的自身。
  此外也有種說法是,「柴薪」越增加,「火」越燃得旺盛。
  有不幸的「柴薪」,才有幸福的「火焰」。因為有辛勞,所以也會有歡喜。煩惱即菩提。因為有煩惱,所以才會成長。因此,並沒有「淨是幸福的幸福」。
  大聖人甚至說迫害自己的平左衛門尉等才是「第一善知識」、「第一之友」。(御書950頁,大意)最令自己苦惱的人,反而會使自己成佛。
14-8 遭遇瓶頸的時候就是決勝負的時候
  SGI會長回顧自己師弟共戰的歷史,談及與艱難奮戰到底,才會發揮偉大的生命潛力。
  
池田SGI會長的指針
《隨筆新‧人間革命》「贈給偉大埼玉同志」(2003年12月6日《聖教新聞》)
那是1950年,在師匠戶田先生的事業面臨困境,並辭去學會理事長職位的最艱難時期。公司發不出薪水,員工也陸續辭職。只有我一個人守在先生的身旁。
戶田先生是廣宣流布的大師匠。唯有守護戶田先生才能守護學會,進而守護佛法的命脈,為此,我竭盡全力東奔西走。
有一天,先生與我前往埼玉縣的大宮方面,尋求脫離困境的方法,無奈以失敗告終。
回程與先生走在荒川的河堤,夜風凜冽,天空的星星很美,守護著戰敗師弟的身影,綻放光芒。
破舊皮鞋的鞋帶鬆開了,我重新繫好,心想著要讓恩師的心情稍為緩和,於是唱起當時非常流行的歌曲。
我把那首歌詞中的「繁星點點……是誰把我變成這樣的女人」改成「是誰把我變成這樣的男人」,愉快地唱著。
於是,恩師面露笑容,說:「是我啊!」
雖然當時正處於生死存亡的苦難漩渦中,我感到安心。不!是幸福。只要先生健在,沒什麼好擔心的。不!正因如此,身為弟子的我一定要奮鬥到底!下次一定要取得勝利!
當時的光景至今仍令我難忘。在埼玉縣的滿天星空下,留下了師弟共戰的一幕和歷史。
先生經常對我說:「人生在遭遇瓶頸的時候,就是決勝負的時候!那時是抱著絕望的心情而放棄?還是憑著不屈不撓的意志,挺身而起?這一念之差決定勝負!」
先生的這番話,深深地注入我心坎。
「知道嗎?大作!不論中途遭遇什麼事,最後要獲勝!一定要勝利!因為最後獲勝的話,全部都勝利!」
對我來說,每天都是接二連三的挑戰,片刻不曾有閒暇沈浸於感傷。
我深深感受到,唯有在為恩師竭盡億劫辛勞連續苦鬥的胸中,才能構築永遠常勝的大城。
對照佛法儼然的因果法理,通過師弟心靈的共鳴,我深深確信,必能成就未來光榮的大果報。
後來戶田先生與我穿越了此艱苦奮鬥的狂風暴雨,在翌年晴朗的5月3日,盛大迎接勝利的晨曦──先生就任了第二任會長。
唯有與艱難徹底奮戰,才能發揮偉大的生命潛力。遭遇最大的考驗時,能奮起最大力量的人就會勝利。這就是嚴峻的歷史法則。
14-9 「須信心強盛、更為喜悅也」
  佛道修行中途遇到的苦難都是為了自己的人間革命與宿命轉換的養份。所以要抱持逢難則喜的強盛信心。
池田SGI會長的指針
伊豆廣布四十週年紀念代表幹部會的指導(1987年11月23日,靜岡)
  年輕時我就銘記在心、倒背如流的御書之一是《致椎地四郎書》(御書1524頁)。
其中有此一節:「末法將有法華經行者出現。但大難來時,須信心強盛、更為喜悅也。薪加於火,豈不更盛耶?」
在末法時代勢必出現《法華經》的行者。事實上就出現了本佛日蓮大聖人。但是法華經行者必遭遇大難,而當大難來臨時,更要鼓起強盛的信心,感到歡喜。
  「來了嗎!久候了!奮戰吧!」更加歡喜地前進。若是稍微遭人毀謗就難過、嘆息、懷疑、抱怨,就不是真正的地涌勇士。
  大聖人表示,難越多,信心越加強盛,就好像往火中添加薪柴,火勢會更旺盛般。火勢小則無法燃盡薪柴,反而熄滅。
  「眾流入大海,大海有拒之不納者耶?法華大海之行者,大難之起,如諸河之水流入,絕無返之、拒之者矣!」 
  大海有眾水流入,可是大海會排拒河水嗎?像大海般的法華經行者,即使大難像眾流般洶湧流入,不會把它推阻回去,也不會在意──大聖人教導我們要有如此遼闊的大境界。
  遭遇大難更增加喜悅的人才是法華大海的真正行者,在此人胸懷是一望無際「生命大海」的世界,無所畏懼,接納一切,毫不動搖。
  「不納諸河之水,不為大海。若無大難,則不成法華經行者矣!」正因為有諸河的大難,所以才會是「法華大海的行者」。除此之外絕不可能。
不論遭遇怎樣的難,也比不上大聖人承受的大難。而且佛道修行途中遇到的苦難都是為了自己的宿命轉換,都是為了自己。
一切都是為完成光輝榮耀人生的養份,都會成為走在勝利人生的確切軌道的推動力。
這正是秉持妙法的你們的一大特權,該盡一生去證明的課題。
14-10 「雖有諸難,若無疑心,自然得至佛界」
  此節拜讀《開目抄》的重要一節,說明在超越難的信心中有佛界。
池田SGI會長的指針
本部幹部會、婦人部幹部會的指導(1994年9月29日,東京)
在此想拜讀《開目抄》的一節。
  「我及我弟子,雖有諸難,若無疑心,自然得至佛界。勿疑天之無加護,勿歎現世之未得安穩,雖朝夕教我弟子矣,皆因生疑棄離。愚人之習,於約束事,偏於重要時分忘失。」(御書251頁)
意思是我和我的弟子,雖然遭遇各種苦難,只要沒有懷疑的心,自然可以到達佛的境界。不要懷疑諸天為什麼沒有守護,不要感嘆現世的生活得不到安穩,雖然早晚我都在教導我的弟子們,但都因為產生懷疑而放棄(信心)。愚蠢的人必會在重要的時刻,把約定好的事情忘得一乾二淨。
只要記著此指導就行,只要不忘記此指導就行。
大聖人說:儘管發生各種各樣的難,仍「毫不懷疑」地繼續奮鬥的人,一定能夠成「佛」。
大家都曾經背誦這節御文,如今似乎有很多家庭還將此御文放在佛壇的旁邊。這是最根本的指導。
「難」是不能避免的。大聖人說:「賢人、聖人,此事難免。」(御書1189頁)即使是賢人、聖人,也避免不了「難」。
既然不能避免,就只有跨越它。只有跨越難而成佛。
在此再拜讀《佐渡書》中一節。
「鐵以錘鍊而成劍,賢聖必試之以罵詈。」(御書992頁)生鐵經過錘鍊而鑄成劍,(同樣地)賢人、聖人一定要遭受辱罵的考驗。
沒有一把劍不經過烈火鍛製而成,不可能有這樣的劍。
同樣地,被世間誹謗中傷、受到迫害,而能堅忍到底的人,才是真正的賢人、聖人。
14-11 與難持續奮戰的人才是佛
  佛絕不是指毫無煩惱或痛苦的生命。SGI會長強調超越各種各樣的苦難,奮戰不懈的人才是佛這件重要的事。
池田SGI會長的指針
東北光榮總會、宮城縣總會的指導(1994年3月21日,東京)
克服種種困難,奮鬥不懈的人才能成「佛」。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佛」究竟是甚麽?釋尊爲何能成佛呢?
中村元博士被認爲是最優秀的佛教學家,他曾這樣評論:「成爲佛陀(覺者)之後,他(釋尊)仍舊是人」。
即使成佛,也會感到煩惱和痛苦,會生病,同樣也會受到魔的誘惑。
博士繼續寫道:「因此,成佛須在排斥誘惑的這項行為本身當中尋求。不斷精進努力就是佛道修行,而並非開悟後就會成為什麼異乎尋常的『佛』。」(同)
所謂誘惑就是「魔」和「惡知識」,是妨礙佛道修行的力量,導向不幸的力量,破壞和合僧的力量,和誘使退轉的力量。
能不斷和這誘惑的魔鬥爭,並爲了拯救衆生而不停地付諸行動的「人」就是「佛」。
佛,說起來也並不是特別的存在。奮戰不懈的精神就是「佛」;不斷付諸行動的態度也是「佛」;而徹底與魔奮戰的人,亦稱爲「佛」。
釋尊開悟於菩提樹之下,而於末法時代,日蓮大聖人則在龍口法難發迹顯本,這也是身爲「人」的至高無上的境界,而絕非成為某種「超人」的特別存在。凡夫即極就是指以凡夫之身達到佛界(極果),是佛法的精髓。努力於佛道修行,並能堂堂地爲廣宣流布奮鬥,在這人的信心中就會出現「佛」。
現在各位正以釵h他人的煩惱作爲自己的煩惱而在奮鬥,這是非常尊貴的佛的行為。
大聖人說:「始中終不捨,逾越大難之人,即是如來使。」(御書1230頁)從開始、途中到最後,都能一貫不捨棄妙法,遇到大難時,也能堅持信仰的人就是如來的使者。
推動廣宣流布,必然會遇到大難。遇到大難,才能確立起自己的信心和佛界。
14-12牧口先生的光榮奮鬥
  透過牧口常三郎首任會長之獄中奮戰這個創價學會的原點,說明「超越難的信心」的要諦。
  
池田SGI會長的指針
全國青年部幹部會、新宿區與港區聯合總會的指導(1992年1月15日,東京)
1944年,牧口首任會長在東京拘留所僅三張榻榻米大小的單人牢房裏迎來一生最後的新年。
木板地上只鋪著一張硬梆梆的榻榻米,完全沒有供應暖氣等,當然不能安置御本尊。那年1月,牧口先生從獄中寄給家屬幾封信。
其中一封寫於1月7日的信裏說:
「貞子,我在這裏平安迎來七十四歲的新年。這裏初一至初三有分發年糕,也有佳肴。不用擔心,請你好好看家。」(「貞子」是牧口先生的三子洋三氏的夫人。洋三氏於牧口先生去世的不久前戰死沙場。)
1944年的新年,牧口先生虛歲七十四。記得日目上人在前赴進諫國主的途中遷化,當時也是七十四歲。牧口先生將獄中的粗茶淡飯稱爲「佳肴」,相信只是些沒有營養的粗劣飯菜,但是他都沒發牢騷,展現出泰然自若的悠然態度。
先生還寫道:「思及大聖人在佐渡所受的苦,就感到一切都不算什麽。」在獄中先生是以大聖人的法難為衡量的「基準」。想到大聖人在流放地佐渡時的境遇,自已的獄中生活就不算什麽。我們是先生的後繼者,希望大家懷有「同樣的心」。
只是遇上一點點的難、一點點的辛勞,用不著爲此一喜一憂。那些可以說是人類的業,永遠不會消滅。而且,如果離開生老病死的苦惱,就失去為人或人生的真正價值。
假如人生中沒有任何辛勞、苦惱或悲痛,那每天實在太空虛、愚昧和缺乏意義。
大聖人佛法的蘊奧是「煩惱即菩提」,即痛苦越大,苦惱越深,領悟、喜悅也越大。
信中稍後寫道:「以強盛的信心奉持御本尊的話,各種障礙會接二連三地出現,但都會迎刃而解。」
拼命地實踐信心的話,「三障四魔」會競相出現來阻撓。但只要毫不動搖地堅持信心,必能超越一切魔障,也能變毒爲藥。信中表露出牧口先生的確信。
以上是寫於1月7日的私信。
牧口先生還在十天後的17日的信裏寫道:「最近所做的事就是專心信仰。只要做好這件事,心裏就沒什麼不安。因抱持的心態,即使身在地獄也會很安全。」(信中「地獄」兩個字當時在檢查後被刪除。)
26日的信說:「因抱持的心態,在地獄也有樂趣」。(這句話也於檢查被全部刪除。)
在冰冷、黑暗的牢房「地獄」裏,單單「因抱持的心態」便「沒有什麼不安」、並且「很安全」、「有樂趣」。這正是《御書》所說的「地獄即寂光」、「煩惱即菩提」的泰然自若的境界。
  這就是我們創價學會創始人偉大的「信心」和「境界」。我們的師匠,就是徹底地身讀了大聖人佛法的人。
  想想牧口先生的辛勞,我們遇到再怎樣的辛勞都不算是難。希望各位深信,繼承先生之後就是最大的光榮。
*     *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