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2日 星期五

「創造幸福與和平的智慧」 第一部 幸福的指針 第五章 自他皆幸福

池田SGI會長指導選集「創造幸福與和平的智慧」

第一部 幸福的指針

第五章 自他皆幸福

本章導讀

 「譬如為人點火,明在我前」(御書1685頁)是日蓮大聖人的聖訓,說明為他人的幸福盡力,自己也會幸福。

  本章著眼於「自他皆幸福」的生活方式,堪稱日蓮佛法的目的。

  佛法認為與自己生命有緣的所有環境都是密切關聯的。

  池田SGI會長經常呼籲「不將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不幸之上」,「既不會有『唯獨自己幸福』,也不會有『唯獨他人不幸』的情況」。不顧及他人,自私自利地只追求自己幸福,是無法得到永不崩潰的真正幸福,而且,為他人的幸福犧牲自我的生活方式,也不算真正的幸福。

  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自他皆幸福」?

  大聖人重視《法華經》教示的「不輕菩薩」的舉止。不輕菩薩秉持「一切眾生皆具佛性」的信念,不畏懼任何迫害,貫徹尊敬萬眾的行動,彰顯自身的佛性。

  開啟眾人所具佛性的鎖鑰是對「南無妙法蓮華經」的信心,在自他共同實踐當中,構築日蓮佛法所說的「自他皆幸福」。

5-1 「喜者,自他共喜也。」

在此拜讀《御義口傳》,確認自他彼此都幸福才是真正的「喜悅」。並指出為此所需的智慧與慈悲都包含在「信心」二字中,強調創造「個人的幸福」與「社會的繁榮」達成一致的時代,是信仰佛法的人的使命。

池田SGI會長的指針

《法華經的智慧》(日文第五冊,1999年9月出版)

日蓮大聖人教示:「喜者,自他共喜也。」(御書795頁)

「自他共有智慧與慈悲,是云喜也。」(御書796頁)

不但自己,也要他人幸福。「自掃門前雪」是利己主義,而「只為他人」又流於偽善,自他彼此都幸福,才是真正的「喜悅」。

戶田先生說:「要自己幸福不算什麼,是簡單的事。要使他人也幸福,才是信心的真諦。」

大聖人明示:幸福的內涵是「智慧」與「慈悲」,亦即佛界生命。有智慧、無慈悲的生命是封閉的,不能算是真正的智慧。但是,有慈悲而無智慧,愚蠢的話,自他都不能得救。如果不能得救,就不能說有真正的慈悲。

這兩者都包含在「信心」二字中。大聖人明快教示:「所詮,今、日蓮等類,唱奉南無妙法蓮華經時,必成無作三身之佛,是云喜也。」(御書796頁)而這才是「歡喜中之大歡喜也」。(御書824頁)

戶田先生說:「個人的幸福必須和社會的繁榮一致。」

  個人的幸福並非指利己主義的幸福,而是指自他皆持智慧與慈悲,真正確立人的主體性。

  唯有《法華經》才擁有共同實現個人幸福和社會繁榮的力量。

5-2利他與自利相得益彰的菩薩道

  引發他人的「活力」會加強自己的「生命力」,提升他人的生命境界,自己的生命境界也隨之提升──「利他」與「自利」達成一致,相得益彰,這就是菩薩道之妙處。

池田SGI會長的指針

《法華經的智慧》(日文第四冊,1998年12月出版)

世間有釵h心靈受創的人,我們應對他們伸出援手。對他人伸出援手,其實是在療癒自己。

人往往一有煩惱,就自認為「世界上沒有比我更不幸的人了」。由於自艾自憐,對周遭所有的事都視而不見。被苦惱纏繞,陷入不滿與失望之中,導致生命力衰退。

此時,能給與人活力的是什麼?就是關懷他人的「人際繫絆」。囚禁在利己的框架中不會達到幸福,為他人而行動時,自己的生命源泉會復甦。

  照顧他人,不但使他人增加活力,也能加強自己的生命力。提升他人的生命境界,自己的境界也隨之提升,利他與自利相得益彰,此即菩薩道之妙處。

  滿嘴利他,自以為在救人,會變得傲慢、偽善。若能體會這也是為了自己,就會產生感謝能藉此機會修行的虛心。實踐「自他不二」的法理,唯靠菩薩道。

5-3互相尊敬並肩向上

  此節說明佛法的目的是追求幸福,同樣身為追求幸福的人,互敬互重,謙虛不懈地以幸福為目標,自他共同向上的生活態度很重要。

池田SGI會長的指針

歐洲代表會議的指導(1992年6月11日,德國)

佛法就是追求「幸福」。信心是爲了得到「幸福」。佛道修行也是爲了自身的幸福。

「天眼第一」的阿那律是釋尊十大弟子之一。他爲了深刻反省在釋尊說法時打瞌睡,之後斷眠修行而至失明。但據說,他打開了「心眼」。

有一天,他想縫補衣服,但由於眼盲,穿不上線,感到爲難,自言自語地說:「有誰想積累(幫助佛法者的)福運,爲我穿針嗎?」

那時,有人走過來說:「讓我積累福運吧。」

  阿那律大吃一驚,因爲那確實是釋尊的聲音。

  阿那律說:「不敢當。世尊已沒必要積累任何未w。」

  釋尊說:「不對!阿那律!相信世上沒有比我更積極追求幸福的人吧。」

  釋尊爲納悶的阿那律指點迷津,教導他世上有永遠值得追求的東西。

追求真理是沒有盡頭的。拯救人的實踐也沒有止境。達到自我完善的修行也是一樣。

  追求幸福也是沒有止境的。釋尊說:「世上各種力量之中,最強的是幸福的力量。在天界和人界都沒有比它更強的。佛道也由於這幸福之力量而成就的。」

釋尊之「相信世上沒有比我更積極追求幸福的人」這話有著重大的意義。

佛法絕不是逃避人生和現實的,也不是一副大徹大悟,彷彿超越了幸與不幸的姿態。何況如果有人誤以為只有自己是特別的存在,那麽他是跟佛法完全無緣的人。要成爲謙虛的「幸福追求者」,要與眾人同樣、與民衆一道認真進行佛道修行。絕不錯過任何「積累福運」的機會,要勇敢地、愉快地行動。

不要傲慢,認爲自己「已經夠了」,要抱著「還要積聚更多福運,要建立不朽的幸福境界」的心情去奮鬥。在那「永遠向上」、「永遠奮鬥」的決心裏,搏動著佛法的精神。

「我爲你穿針」──釋尊短短的話裏,凝聚著無限深刻的心意。他的行爲態度,自然流露出同是修行者的平等哲學。

日蓮大聖人在《御義口傳》中教導說:「人向鏡中禮拜時,則鏡中之影又向己禮拜矣。」(御書804頁)――人們對著鏡子禮拜的時候,在鏡中的影子也會向自己禮拜。

相信對方生命之「佛性」,由衷地尊敬和重視,對方的佛性亦會朝自己禮拜。廣義地說,以真誠的心接觸他人時,常常對方也會尊重自己的人格。如果以祈念爲根本,將更會如此。

與此相反,如果輕視他人,結果使自己被人輕視。充滿憎恨的生命,只會讓自己成爲被人憎恨的對象。我們要終止這種人類宿命的「惡性循環」,開闢人類「互相尊重」和「共存共榮」之康莊大道。

5-4重視現在!珍視眼前的人!

  此節透過俄國文豪托爾斯泰的故事,談論重要的是「現在這一瞬間」,「現在與自己有關聯的人」,強調珍視與自己有緣的人,這樣的生活態度會博得信賴。

池田SGI會長的指針

SGI亞洲紀念總會的指導(1993年5月16日,香港)

  托爾斯泰留下了釵h通俗易懂的民間傳說和故事,這些作品是爲了與大地共生的民衆、肩負未來的少年少女而寫的。

  其中有一則叫《三個疑問》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皇帝在處理政務時,遇到了三個疑問。

  第一個是:著手工作最恰當之「時」是什麽時候呢?不錯失怎樣的「時」才不會後悔?

  第二個是:自己最需要的是什麽人?要珍惜怎樣的人才行?

  第三個是:在所有事業之中最重要的是什麽呢?

皇帝強烈地希望能夠知道答案,因爲他認為只要明白了這三點,人生就會得到成央C

  皇帝頒布天下,誰能將正確的答案告訴他的話就能得到重賞。衆多的學者聞風而來,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答案,但當中卻沒有一個答案能令皇帝滿意。

「學者」不一定就是「賢者」。故事的細節在此省略,結局是,後來皇帝遇見了一位與庶民共同生活的賢者,從他那裏找到了真實的解答。

  那位賢者指出,最重要的時是何時?那就是「現在這個瞬間」。最重要的人是誰?那就是「目前、現在與自己有關連的人」。

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麽?那就是「對人行善,努力爲人服務」。

  重要的並不是何時,而是「現在」這個瞬間、今天這一天。要將全副精神傾注在現在此時。「現在」包含著「勝利的未來」。

此外,並不是在遙遠的地方有什麽特別的人。重要的不是權威人士、知識分子、名人、富翁。要珍惜的是如今與自己「有緣的人」。考慮自己身邊每個人的特質,讓他們能夠充分發揮才幹,這樣做才是賢人,這也是贏得衆人信賴之道。

  我到海外訪問時,一下飛機,從最先見面的人開始,一直以最大的誠意對待每一個會面的人。從這裡開始我的友好之道。

  縱是無名也好,平凡也好,「並不是爲自己,而是爲人、爲朋友、爲衆人,我留下了忠於自己的行動歷史」──能夠肯定地這樣說的人,是真正的人中之王,是人生的皇帝。

5-5利他的行動豐富自我

  此節強調佛法是「自他都得到幸福」、「人人都是勝利者」之道,朝著這個目的,為他人盡力會豐富自我,成為自己無可取代的財富。

池田SGI會長的指針

《青春對話》二(日文版,2000年9月出版)

在現實中每一個人生命裏播下「幸福的種子」──看似迂迴,但這就是改變整個地球的根本作業。

  看似繞遠,但待播下的種子長成「大樹」,它將花開滿枝、碩果累累,並供人在樹蔭下乘涼。我們自己要長成這樣的「大樹」。

  佛法是「自他皆幸福」的大道。既不犧牲他人,也不犧牲自己。自我犧牲的精神很崇高,但不能要求所有都人去做,否則會變得很荒謬。

「自他皆幸福」是肯定的。重要的是「大家都能成為勝者」。所以,即使是為對方盡力,也要「抱著感謝對方的心情」。要想:「多虧那人讓我如此煩惱,而使自己得以成長,實在難得。」「為了那人而奔走,從中使自己變得堅強,實在感激。」

  事實上,為廣宣流布付出的行動,做多少就能擴展多少福德和智慧。創價學會的活動,兼備「利他」與「利己」兩方面。

  去見一個人,為人祈求,給人寫信,即使對方毀約但仍然再三走訪,這些看似小事;有時,或酗]會認為:「就算這樣做,還不等於是白費精力?」但是,當事後回顧時,一定會明白箇中絕無絲毫的白費。

  為友人奔走會使自己變得堅強、成長,為友人唱送題目會使自己內心變得豐裕,隨著歲月流逝,十年、二十年後,定會愈益明白到一切都已變成自己的無價之寶。

  同樣,對方感謝你的那天一定會到來。「正因為有他(她),自己才能重振旗鼓。」「全虧有那位前輩,才有今天的自己。」如此笑顏相告的日子,一定會到來。

  一生中能造福多少這樣的人,對人而言,實屬至寶。

5-6實踐尊敬萬眾的菩薩道

此節說明,以「慈悲」精神為根本,徹底尊敬萬眾內在的佛性,自他皆發揮其普遍尊嚴性,此「菩薩道」的實踐正是「自他皆幸福」的大道。

池田SGI會長的指針

《論二十一世紀的人權》(1995年2月出版)

不顧他人的幸福,就沒有自身的幸福可言。佛法者的行動基礎,在於慈悲的精神。「慈」是「拔苦」,「悲」是「與樂」。「慈悲」是去除人們的不安與恐懼(拔苦),給予喜悅、安心與希望(與樂)。

  為人們的幸福奮鬥,是身為佛法中人,甚至是身為人理所當然該做的事。然而,越簡單明瞭的事,做起來越困難。佛法教誨的真髓簡單明瞭,就是「珍視每一個人」。所謂佛,是為了「每一個人」的幸福而精進不懈、兢兢業業的人。

  基於利他精神而行動的人,佛法上稱為菩薩。佛典中就出現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彌勒菩薩、觀世音菩薩、藥王菩薩等各種各樣的菩薩。

  這些菩薩發揮其特性,為眾生獻身,發揮拯救身陷苦惱、災難的人的作用,例如,文殊以智慧,普賢以學理,彌勒以慈悲心,觀世音以觀察世間狀況的力量,救濟眾生之苦。藥王則顧名思義,是用藥治病。

  日蓮大聖人在眾多菩薩當中,關注《法華經》中出現的不輕菩薩,視為實踐的模範。正如「不輕」之名所示,對任何人都不輕蔑,示以最崇高的敬意。

  《法華經》中敘述了他如此向人致敬:

  「我深深尊敬你們,不敢有絲毫的輕忽怠慢。為什麼呢?因為你們都在修行菩薩道,終將可以成佛。」《法華經》講求人性尊嚴之精神就凝聚其中。不輕菩薩就是這樣向所有人合掌膜拜。

  日蓮大聖人就不輕菩薩的舉止說:「一代肝心是法華經,法華經修行之肝心在不輕品」(御書1222頁),視為實踐佛法的要諦。

  不輕菩薩的舉止是基於「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是以尊嚴」的信念。不論怎樣的人,只要發揮內在的「佛性」──普遍尊嚴性,就能開闢人生最高道路。自他都走在這條路就是實踐菩薩道。

  

5-7自他皆積聚「心之財」

  本節強調為人盡力的菩薩行動會成為莊嚴自身的永遠歷史,希望眾人度過自他皆積聚「心之財」的人生。

池田SGI會長的指針

《法華經的智慧》(日文第五冊,1999年9月出版)

  救助他人,自己也會得救。在心理學中也有這樣的說法。對於心靈受創,無法自拔的人,如何振奮其心?

  人往往愈在乎自己的苦楚,人生便愈消沈。這種人反過來,如果自願去幫助與自己有同樣痛苦的人,反而會恢復自己的生存欲望。

  關懷他人的行動,等於是在療癒自己的創傷。

  現代社會中有一股風潮,認為「為人盡力」是種「損失」,談「慈愛」似乎也會被嘲笑。這種傲慢的想法不知造成社會多大的不幸!

  某位美國傳教士曾問甘地:「您的宗教是什麼?您認為印度未來的宗教應採取什麼樣的形態?」

  對此宗教課題,甘地如何回答?

  當時剛好有兩位病人同在房裏,於是甘地指著他們回答:「奉獻、服務就是我的宗教,未來的事並不用多慮。」

  對甘地而言,政治也是一種奉獻,就像泰戈爾所說,應為最窮苦的人們服務。

  重要的是行動,沒有「菩薩行」就沒有宗教、佛法的存在,也沒有政治、教育的存在。

  所以我們的使命重大。

  「倉之財無勝於身之財,而身之財莫若心之財第一也!」(御書1222頁)

「倉之財」──只針對經濟問題,經濟不會好轉,即使好轉,社會也不會變得幸福。

  關鍵就在於人、在於心,心才能帶動一切。

  只要有充滿福運和智慧的「心之財」,由此就可具備真正豐裕的「身之財」、「倉之財」。

  人生最後會留下什麼?

  那就是回憶,會留下刻劃在生命裡的回憶。

  我曾在莫斯科(1974年9月)會見作家肖洛霍夫,他說:

  「年紀愈大,愈記不得最痛苦的經驗。走過的路愈漫長,途中所發生的種種事,其色彩會淡化,無論是最高興、最悲傷的事,全部都會隨之消逝。」

  略為停頓後,他面帶微笑地說:「我所說的是否屬實,池田先生等您七十歲的時候就會知道了。」確實是一番意味深長的話。

一切將消逝,無論是高興得手舞足蹈或是苦惱得痛不欲生,事過境遷,就如一場夢。但是我想說:「使生命完全燃燒的回憶是永遠不會消逝的。」尤其是為了廣宣流布徹底燃燒的回憶是永遠存在的。

  今生今世到底能帶給多少人幸福?能使多少人感謝說:「因為有你,我才得救」?能為他人貢獻多少?

  人生最後所留下,於最後能妝點自己生命的,不就是此事?

  「須是一心唱誦南無妙法蓮華經,我既唱之,亦勸他人,唯此可作今生人界之懷思」(御書489頁)。

5-8教導妙法是最崇高的利他之道

  南無妙法蓮華經是開啟萬眾所具佛性的鎖鑰,教之於人,一起實踐,就是日蓮佛法所說「自他皆幸福」的精髓。

池田SGI會長的指針

《青春對話》二(日文版,2000年9月出版)

  一般說來,人自身都難保了,要使家人獲得真正的幸福並不容易

──這或陷N是現實吧。

政治家也好、名人也好,往往只做表面奶牷A真正為他人而不惜犧牲的人,又有多少呢?

  草創期的同志都很窮,既沒地位,也沒學歷,但精神可嘉。作為人類的先覺者,他們胸懷偉大的使命,「要使這人、要使那人都獲得幸福!」

  拯救他人、使他人幸福──沒有比這更崇高的人生。

  南美秘魯一位廣布它琲爾凗𒒑矞孎恁C他說:「支撐著我的,除了骨和血之外,只有祈願秘魯人民獲得幸福的一念。」這是他生前最後的話。

  戶田先生曾說:「給有困難的人食物或金錢並無不可,但是不可能平等地給所有的人,因為物資有限。再說拿到的人當然高興,但可能會產生『不勞而獲』的念頭。所以,最好的布施是授以佛法。如此一來,對方能從中獲得嶄新堅強的生命力,從事自己的工作,恢復健康。這種力量猶如從地面湧出的泉水,源源不斷。」

  這才是最崇高的「利他」之道

2016年8月11日 星期四

創造幸福與和平 第一部 幸福的指針

第一部 幸福的指針

第四章 「突破苦惱迎向歡喜」

本章導讀

  信仰是無限希望的別名。

  本來人生就不會毫無苦難或苦惱。問題是如何面對紛至沓來的苦難或苦惱?

  是別過頭去逃避呢?還是萬念俱灰逆來順受呢。或者不喪失希望,正面迎擊呢?人生的幸與不幸就取決於面對逆境的態度。

  日蓮大聖人透過各種法理教導,不要逃避困難,而要視為顯現成佛此偉大境界的良機,鼓起勇氣面對。

  例如,「煩惱即菩提」的法理教示,不必做到斷絕一切「煩惱」,就能開顯「菩提」。此外,「變毒為藥」的法理則說明,轉變苦惱(毒),以原原本本的自己就可獲取成佛此人生究極的幸福(藥)。「轉重輕受」的法理則是在過去世、現在世、來世這三世生命的基礎上,轉變過去世的重罪,在現世接受輕微的果報,所以是在現世要挑戰宿命轉換。

  本章根據這些法理強調,痛苦或煩惱越大,越能通過強盛的信仰力量,轉換為莫大的幸福、歡喜。

4-1人生勝利劇的主角是自己

  如何超越困難,掌握人生的勝利。本節論述基於佛法「一念三千」法理的積極人生哲學,撰寫、演出人生勝利劇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池田SGI會長的指針

(美國代表會議的指導,1993年3月9日,美國)

自己是「勝利劇」的「劇作家」,也是「主角」。

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多次寫過如下意思的話:

「這世界是個舞台,不分男女,人們都扮演著各自的角色。」(《皆大歡喜》)

佛法教導,撰寫「劇本」、「表演」人生劇的都是自己。

不是別人寫劇本。自己寫,自己作爲「名演員」演出。這就是包含在「一念三千」法理中最積極的人生哲學。

自己是作家,自己是主角。重要的是要表演得精彩,必須熟記「劇本」到鮮明地浮現眼前的程度。也麥棡搨n在心中排練。把「勝利劇」的目標(考試、公司的成績等)寫在紙上,直到銘刻在心一再演練,這也是有效的辦法。

有個男孩子,小時候因事故,一條腿變短了。但他父母對什麽事都決不說「你做不了」,「你辦不到」。什麽事都讓他跟其他孩子一樣,也做運動。「自己認爲行,就一定行」、「『不行』,是因爲你在做之前就覺得『不行』」。

這不是精神萬能論,也不是唯心論,而是對人的潛在能力的確信。那個孩子在學校裡成為足球名將,在社會上也出人頭地。

正如俄羅斯的作家高爾基(M. Gorky,1868~1936)所言:「所謂才能,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底層》)

英國著名小說家沃爾特‧司各特(Walter Scott)曾說:

「懦弱的人什麼都辦不到。那是因爲他們把一切都看成不可能。」

「辦不到」、「不行了」這一念,會使一切真的變成「不可能」。常被父母罵「沒用」的孩子,也釵菑v也會如此認定,而真的就變成「沒用」的人。

《御書》裡引用《華嚴經》(大乘佛教經典)教示:「心如工畫師,造種種五陰。一切世界中,無法而不造」(御書589頁)──「心」就像出色的畫家自在描繪世間百態,造成世上所有現象。

「心外無別法」(御書589頁)──心之外沒有別的法(一切現象都是心的產物)。

拜讀大聖人的書信,發現大聖人常常引用符合對方境遇的「譬喻」,或引用「文證」,盡力改變對方的「心」,加強對方的「一念」,帶給他們「確信」和「自信」。

經常像太陽般送上「希望」和「鼓勵」。那是因爲大聖人深諳只要「心」改變,則「一切」亦會隨之改變的道理。

釵h人認爲「贏得勝利的人是因爲具備有利的條件」。這些人總想著「假如我有那樣的條件…」、「假如我不是受到眼前這些問題牽絆的話…」。

但最終來說這些是牢騷怨言。因為世上不存在沒有任何困難的人。

某實業家對朋友說:「你時常抱怨『問題太多』,事實上,我知道有一個地方,那裏『有一萬多人,但誰也沒有任何問題、沒有任何煩惱』,要不要我帶你去呢?」

朋友高興地請他帶路,到了那地方才發現是「墳場」。

這是告訴我們,人只要活著就必定有「煩惱」和「課題」。如何克服「課題」呢?這些挑戰會使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

在佛法上說「煩惱即菩提」。憑著唱題的力量,越大的「煩惱」,能夠轉換成爲越大的「幸福」。

在釋尊的時代有一個婦人,心愛的孩子因病身亡。她因為傷心過度而發瘋,抱著死去的孩子在城中徘徊。見人就說:「請給這個孩子一點藥吧」。

某人看見她如此可憐便帶她到釋尊那裏。釋尊對她說:

「好吧,我來給你良藥。你到城上去向人討一朶白色的罌粟花,不過,必須向『從未有過人去世的人家』取才可以」。

於是,她挨家挨戶去打聽,但怎樣也找不到一戶「從未有過人去世的人家」。終於,她自然地理解到「人必定會死」,自己的悲傷並不是什麽非比尋常的東西。然後,爲了領悟「永遠的生命」,成為釋尊弟子,後來成爲了受人尊敬的聖者。

釋尊以此方便,讓沈溺於一己悲傷的婦人的心得到解放,使她立足於三世生命觀,領悟到更浩瀚的智慧。

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境界」。當人只想著自己的事情時,漸漸地就會被困在「狹隘的心」、「狹隘的自我」之中。

爲法、爲衆人、爲社會貢獻力量,向著遠大目的努力的人,透過「一心的妙用」,將會構築「遼闊的心」、「遼闊的自我」。「遼闊的心」就是能體會到「廣大幸福」的心。

  原本對於「狹隘的心」來說是沈重的煩惱,也會變得感到輕鬆,能夠悠然地面對一切困難。希望各位能夠在人生上漂亮地證明這「一心的妙用」。

4-2燃燒煩惱之「薪」得幸福之「火焰」

  人往往容易認為「幸福」是一種沒有「煩惱」的狀態。此節根據「燒煩惱之薪,菩提之慧火現前」(御書741頁)的這段教示「煩惱即菩提」法理的聖訓,說明加強信奉妙法的一念,唱念題目到底的話,任何「煩惱」都能轉化為「幸福」的能源。

池田SGI會長的指針

(《青春對話》,1999年3月)

  佛法上說「煩惱即菩提」。簡單地說,煩惱是苦惱,也是引起苦惱的欲望,菩提是「幸福」,是境界提升之意。

  一般人將煩惱和菩提看成兩回事,將苦惱與幸福看成相反的兩極。但在日蓮大聖人的佛法就不這麼認為。

  大聖人佛法闡明,燃燒煩惱之「薪」始可得幸福之「火」,可得幸福的光芒與能量。要以題目來燃燒煩惱之「薪」。

  唱題的話,所有的煩惱都會轉變爲幸福的能源,前進的燃料。

  最苦惱的人,會變得最幸福。最有煩惱的人,會成就最偉大的人生,這就是佛法,就是佛法優越之處。

  煩惱也有各式各樣。或為自己的事煩惱,或希望父母長壽是一種煩惱。希望朋友能振作起來也是一種煩惱。

  推而廣之,如何才能世界和平,新世紀該往怎樣的方向走,這是了不起的煩惱。任何煩惱皆能因題目變為自己的燃料、生命力,造就人品,積聚福運。因此,大可盡情地煩惱,盡量地唱題到底,不斷地成長即可。

  信仰是使自己不斷成長的軌道,立定目標這個煩惱之「山」,朝著山頂向上攀爬,每登上一座山,就能更上一層樓,自己會更成長。

創造幸福與和平 第一部 幸福的指針

第一部 幸福的指針

第四章 「突破苦惱迎向歡喜」

本章導讀

  信仰是無限希望的別名。

  本來人生就不會毫無苦難或苦惱。問題是如何面對紛至沓來的苦難或苦惱?

  是別過頭去逃避呢?還是萬念俱灰逆來順受呢。或者不喪失希望,正面迎擊呢?人生的幸與不幸就取決於面對逆境的態度。

  日蓮大聖人透過各種法理教導,不要逃避困難,而要視為顯現成佛此偉大境界的良機,鼓起勇氣面對。

  例如,「煩惱即菩提」的法理教示,不必做到斷絕一切「煩惱」,就能開顯「菩提」。此外,「變毒為藥」的法理則說明,轉變苦惱(毒),以原原本本的自己就可獲取成佛此人生究極的幸福(藥)。「轉重輕受」的法理則是在過去世、現在世、來世這三世生命的基礎上,轉變過去世的重罪,在現世接受輕微的果報,所以是在現世要挑戰宿命轉換。

  本章根據這些法理強調,痛苦或煩惱越大,越能通過強盛的信仰力量,轉換為莫大的幸福、歡喜。

4-1人生勝利劇的主角是自己

  如何超越困難,掌握人生的勝利。本節論述基於佛法「一念三千」法理的積極人生哲學,撰寫、演出人生勝利劇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池田SGI會長的指針

(美國代表會議的指導,1993年3月9日,美國)

自己是「勝利劇」的「劇作家」,也是「主角」。

偉大的劇作家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多次寫過如下意思的話:

「這世界是個舞台,不分男女,人們都扮演著各自的角色。」(《皆大歡喜》)

佛法教導,撰寫「劇本」、「表演」人生劇的都是自己。

不是別人寫劇本。自己寫,自己作爲「名演員」演出。這就是包含在「一念三千」法理中最積極的人生哲學。

自己是作家,自己是主角。重要的是要表演得精彩,必須熟記「劇本」到鮮明地浮現眼前的程度。也麥棡搨n在心中排練。把「勝利劇」的目標(考試、公司的成績等)寫在紙上,直到銘刻在心一再演練,這也是有效的辦法。

有個男孩子,小時候因事故,一條腿變短了。但他父母對什麽事都決不說「你做不了」,「你辦不到」。什麽事都讓他跟其他孩子一樣,也做運動。「自己認爲行,就一定行」、「『不行』,是因爲你在做之前就覺得『不行』」。

這不是精神萬能論,也不是唯心論,而是對人的潛在能力的確信。那個孩子在學校裡成為足球名將,在社會上也出人頭地。

正如俄羅斯的作家高爾基(M. Gorky,1868~1936)所言:「所謂才能,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底層》)

英國著名小說家沃爾特‧司各特(Walter Scott)曾說:

「懦弱的人什麼都辦不到。那是因爲他們把一切都看成不可能。」

「辦不到」、「不行了」這一念,會使一切真的變成「不可能」。常被父母罵「沒用」的孩子,也釵菑v也會如此認定,而真的就變成「沒用」的人。

《御書》裡引用《華嚴經》(大乘佛教經典)教示:「心如工畫師,造種種五陰。一切世界中,無法而不造」(御書589頁)──「心」就像出色的畫家自在描繪世間百態,造成世上所有現象。

「心外無別法」(御書589頁)──心之外沒有別的法(一切現象都是心的產物)。

拜讀大聖人的書信,發現大聖人常常引用符合對方境遇的「譬喻」,或引用「文證」,盡力改變對方的「心」,加強對方的「一念」,帶給他們「確信」和「自信」。

經常像太陽般送上「希望」和「鼓勵」。那是因爲大聖人深諳只要「心」改變,則「一切」亦會隨之改變的道理。

釵h人認爲「贏得勝利的人是因爲具備有利的條件」。這些人總想著「假如我有那樣的條件…」、「假如我不是受到眼前這些問題牽絆的話…」。

但最終來說這些是牢騷怨言。因為世上不存在沒有任何困難的人。

某實業家對朋友說:「你時常抱怨『問題太多』,事實上,我知道有一個地方,那裏『有一萬多人,但誰也沒有任何問題、沒有任何煩惱』,要不要我帶你去呢?」

朋友高興地請他帶路,到了那地方才發現是「墳場」。

這是告訴我們,人只要活著就必定有「煩惱」和「課題」。如何克服「課題」呢?這些挑戰會使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加豐富。

在佛法上說「煩惱即菩提」。憑著唱題的力量,越大的「煩惱」,能夠轉換成爲越大的「幸福」。

在釋尊的時代有一個婦人,心愛的孩子因病身亡。她因為傷心過度而發瘋,抱著死去的孩子在城中徘徊。見人就說:「請給這個孩子一點藥吧」。

某人看見她如此可憐便帶她到釋尊那裏。釋尊對她說:

「好吧,我來給你良藥。你到城上去向人討一朶白色的罌粟花,不過,必須向『從未有過人去世的人家』取才可以」。

於是,她挨家挨戶去打聽,但怎樣也找不到一戶「從未有過人去世的人家」。終於,她自然地理解到「人必定會死」,自己的悲傷並不是什麽非比尋常的東西。然後,爲了領悟「永遠的生命」,成為釋尊弟子,後來成爲了受人尊敬的聖者。

釋尊以此方便,讓沈溺於一己悲傷的婦人的心得到解放,使她立足於三世生命觀,領悟到更浩瀚的智慧。

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境界」。當人只想著自己的事情時,漸漸地就會被困在「狹隘的心」、「狹隘的自我」之中。

爲法、爲衆人、爲社會貢獻力量,向著遠大目的努力的人,透過「一心的妙用」,將會構築「遼闊的心」、「遼闊的自我」。「遼闊的心」就是能體會到「廣大幸福」的心。

  原本對於「狹隘的心」來說是沈重的煩惱,也會變得感到輕鬆,能夠悠然地面對一切困難。希望各位能夠在人生上漂亮地證明這「一心的妙用」。

4-2燃燒煩惱之「薪」得幸福之「火焰」

  人往往容易認為「幸福」是一種沒有「煩惱」的狀態。此節根據「燒煩惱之薪,菩提之慧火現前」(御書741頁)的這段教示「煩惱即菩提」法理的聖訓,說明加強信奉妙法的一念,唱念題目到底的話,任何「煩惱」都能轉化為「幸福」的能源。

池田SGI會長的指針

(《青春對話》,1999年3月)

  佛法上說「煩惱即菩提」。簡單地說,煩惱是苦惱,也是引起苦惱的欲望,菩提是「幸福」,是境界提升之意。

  一般人將煩惱和菩提看成兩回事,將苦惱與幸福看成相反的兩極。但在日蓮大聖人的佛法就不這麼認為。

  大聖人佛法闡明,燃燒煩惱之「薪」始可得幸福之「火」,可得幸福的光芒與能量。要以題目來燃燒煩惱之「薪」。

  唱題的話,所有的煩惱都會轉變爲幸福的能源,前進的燃料。

  最苦惱的人,會變得最幸福。最有煩惱的人,會成就最偉大的人生,這就是佛法,就是佛法優越之處。

  煩惱也有各式各樣。或為自己的事煩惱,或希望父母長壽是一種煩惱。希望朋友能振作起來也是一種煩惱。

  推而廣之,如何才能世界和平,新世紀該往怎樣的方向走,這是了不起的煩惱。任何煩惱皆能因題目變為自己的燃料、生命力,造就人品,積聚福運。因此,大可盡情地煩惱,盡量地唱題到底,不斷地成長即可。

  信仰是使自己不斷成長的軌道,立定目標這個煩惱之「山」,朝著山頂向上攀爬,每登上一座山,就能更上一層樓,自己會更成長。

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

隨筆‧人本世紀之光(40)人間勝者——壯年部 2004-07-08

編號6746
內容︰
我沒有走向滅亡的義務。也沒有墮入不幸的義務。
我有獲得幸福的權利。
也有以正義取勝的權利。
我非常厭惡擺架子的人。
那樣的人,儘管再怎麼有名,也完全感覺不到人生的滿足。
我喜歡不斷上進的人。
不論是寒冷的夜晚、涼爽的夜晚、炎熱的夜晚,結束座談會後,與滿天星星對話的莊嚴情景啊!
今天,我又勝利了!深刻感受到人生的真髓!



每看到被現實社會無數惡行和命運作弄的貪得無厭的人,我就確信自己是立於人生究極的「勝利之塔」上。
即使是無名、儘管遭到中傷批評、遭遇任何的陰謀策略,都能以充滿確信的祈願,悠然地以大勝利者自居。
那得意忘形的群眾!
貪婪陰險的小人!
以及不斷狂於嫉妒、欲陷害他人的邪魔妖物!
俄羅斯文豪托爾斯泰曾疾呼:「虛偽的信仰所產生的,以及現在不斷衍生的毒害,是難以估量的龐大。」
儘管他們想大肆打擊正義之民,然而,我知道自身生命的永恆,而整個生命滿溢著最高的喜悅。
我的生命經常散發著蓬勃的朝氣,這種嶄新的偉大力量,定可征服未來。



於此世間,於此世界,逃避不了「生老病死」此絕對的苦惱。
任何的名譽和財寶終會褪色,昔日那意氣風發的光芒也終會消逝,在那黑暗之中,變成了點點灰黑的塵埃!
然而我們的生命中,具有「祈念」此絢爛的一刻!
我們的未來,擁有無限的希望,無邊際的勝利。
我不畏懼!
最堅毅地、最忠實地活過來的我,沒有任何的畏懼!
我們有「信仰妙法」此最高的生活方式。
信仰妙法,能讓我們感受到清新的勝利之風,能看到勝利與幸福的旗幟光榮地飄揚。
今天,我也不輸!
為了大家,今天也要身為「健康博士」徹底活下去。
人生要喜悅!不要悲傷。
人生不是為了苦惱而活。
為了大目的,要悠然地過著洋溢喜悅的生活。



少年時代景仰父親的記憶,至今仍深深地留在我的腦海裡。
我的家與叔叔的家為鄰,家前有櫻花樹和遼闊的田野。
離家不遠有個很大很深的池塘。塘裡鯉魚成群,黃昏時歸巢的小鳥在嬉水,風景很美。
一天,年幼的我在抓蜻蜓時,不小心掉進池塘裡。
相信池塘離我家大約有七、八十公尺,同行的孩子們立刻跑到我家求救。
父親鐵青著臉飛奔過來。然後,用粗大的胳膊抱起痛苦掙紮的我,將我救出。父親宛如起重機般,強而有力,一口氣把我舉了起來。
我拚命地緊緊抱住父親。
那時父親的體溫、那種感覺、那種力量、那個情景——雖已是近七十年前的事了,但我還是難以忘懷。
還有一樁大概是我小學五年級秋天的事。
有個強烈颱風來襲。
半夜裡,屋頂的瓦片、鍍鋅板接連不斷地被風掀起,家中的玻璃窗被擊破好幾片,碎片飛散屋中,強風又突然吹進屋內,連吊掛著的蚊帳也被吹走。
在一片漆黑的家中,年幼的兄弟個個都驚惶失措。
哥哥們被軍隊徵召,不在家裡。
那時,父親嚴肅地大聲喊著:「不要擔心!一點也不可怕!」
「有爸爸在,你們不要擔心!大家去睡吧!」
父親在緊急關頭所發出的呼聲、父親的態度,令我深感佩服。
當時父親的聲音,至今仍在耳邊縈繞。
哪個家庭的父親才偉大、哪個家庭的父親不偉大——沒有這樣的說法。
在社會上,不論父親是處於怎樣的地位,即使職位不高,父親畢竟還是父親。父親本身就是偉大的。



讓大家悲嘆就是惡。
讓大家安心、引導大家邁向和平與幸福的就是善、是長者的人生。
朋友啊!別放棄,別衝往陡峭的斷崖!
不要度過那樣愚蠢孤獨的人生!
要戰勝自己!
既然身為人父,就要肩負起身為父親的責任,要有守護、包容大家這種偉大的心!
令妻兒子女幸福與安穩,默默地教導人生深峻之道,這正是偉大父親的使命,人生的至寶。
雖然生病,仍可以逗得家人開懷大笑。
雖然貧困,仍可以像街頭的藝人般,讓太太孩子們捧腹大笑、笑得在地上打滾。
我們家沒有財產,全部都用在廣宣流布上──幽默也是一種方便。
雖然沒有財產,但是精神上的財產卻是不滅的財產。
某位哲人說:「沒有財產,兄弟就絕對不會吵架。無寧這是一種慈悲。」
某位母親說:「沒有遺產可以分,這也是慈悲!」
自古以來,偉人都是出自清貧的家庭。



有個聰明的小孩說:
「母親節的時候,大家都滿心歡喜地送上禮物。然而,父親節大家卻是忘得一乾二淨。全世界都在議論:『父親節是為何而有的?』」
睡懶覺的父親、早起的父親、一直大聲叱責的父親、體貼的父親、怠惰勤行的父親、認真折伏的父親……
然而,父親終究是父親。
在「父親節」之際,我想對一同奮戰的父親們由衷致上感謝之意。

某家族的對話

女兒說:「爸爸!看太多電視,眼睛會痛喔!要更愛惜自己的眼睛哦!」
若是被母親這樣說,父親會大發雷霆,然而,對女兒卻是很聽話。
儘管如此,父親把音量調小後,仍然繼續在看電視。
有時,會被母親狠狠地斥責。那時父親可憐的樣子啊!那位父親可能是大公司的總經理、龐大組織的領導人、大學的教授、有名的政治家或是外交官。
在家裡,女兒就是大博士,父親就像是她的助手般,在女兒面前抬不起頭來。
在家裡,社會地位毫無關係。
真正的幸福是在於心與心的繫絆。



父親或許在公司受到上司的責罵吧,回到了家心情也是相當不愉快。
就在那個時候,母親的應對不當,雖然還不到發生戰爭的程度,但嘴巴的機關槍卻開始掃射噴火。
就連擺臭架子、偶爾會遷怒家人的父親,最後還是得要認輸。
父親跪在地上,對母親說:「是我不好!下次絕對不會這樣了,原諒我吧!」對女兒也用溫柔的聲音含淚說:「要好好愛惜媽媽啊!」
「破壞很簡單,可是,建設卻是很困難。」學識豐富的父親,引用俄羅斯薩哈共和國的諺語自問自答!
女兒叫喊著:「看吧!夫婦吵架一點也不有趣吧!所以,請停止那樣愚蠢的吵架喔!」
並且,斥責父親:「要好好愛惜媽媽,要經常展露笑臉,建設幸福的家庭!」
「是啊!是啊!都是爸爸不對!」父親每一次都說同樣的台詞。
女兒說:「是不是應該稍微想想、換句不同的台詞吧!」
與自身的惡奮戰,就絕對不會有無聊的爭吵。
父親以為會贏,卻是贏不了。
最後,總是輸給母親、輸給女兒、輸給孩子們。
可是,在社會上,必定是一位獲得勝利榮耀的父親。
當心愛的女兒要出嫁時,一向堅強的父親卻禁不住淚水,直到哭乾了眼淚為止。
「是難過還是高興?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母親悄悄地對女兒說。
愈接近女兒的結婚,父親愈是沒有精神,像個久經大患的病人。
儘管看到父親那悲傷的神態,母女同聲說道:「爸爸有正確的信仰,所以沒問題的!」
「雖說是爸爸,也有各種的爸爸喔!有各式各樣的爸爸!」女兒說著,就詢問爸爸:
「爸爸!您認為要怎麼做才能建設最幸福的家庭呢?」
「那就是聖訓中所說的『心唯貴耳』呀!是由心正或不正、善或惡來決定的喔!」
「爸爸,您既然這麼清楚明白,是不是也應該好好思考審視自己的心呢?」
女兒的質問,比起立法院野黨議員的追問更尖銳。
總之,絕對不可以構築有親子互相殘殺這種愚蠢心態的世界。
一家的幸福、自身的幸福,一切幸福的泉源都在於「心」。為了獲得無限的幸福,「心」是最為重要的。



某天,父母親與子女們,在談論著世界睿智的箴言。
父親說他的座右銘是貝多芬曾在筆記裡寫下的希臘大詩人荷馬(Homeros,約西元前900~前800)的箴言:「命運給予人類忍耐的勇氣。」
他又提出了瑞士思想家希爾提(Hilty,1833~1909)的話:「與惡人交往,絕對對精神有害。」
於是,母親說:「不可以和那樣的壞人交往。不可以去不好的場所。」
女兒引用的是:「學習的快樂,佔據了我幸福的大部分。」這是法國思想家盧梭(Rousseau,1712~1778)的箴言。
「所以,爸爸啊!讓我們兩個人一起拜讀御書吧!一起學習學會指導!」
古代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曾說:「任何人都難逃一死的命運。」
兒子說:「人總有一天會死。所以創造美好回憶的人生是很重要的。」
「對啊!對啊!」家裡的每一個人都贊同。
因此,我們要奮鬥!
「人是為了行動而出生於世……什麼都不去做,對人而言,這和沒有活著是同樣的意義。」這是法國哲學家伏爾泰(Voltaire,1694~1778)的信念。
女兒介紹了她最喜愛的魯迅的一段文章:「身為人,有趣的是能和許多友人互相愉悅地對談、熱烈地討論。」
於是,兒子說:「啊!對了!前些日子,友人曾送給我甘地聖雄的箴言。」
那就是——「我若不能與人類全體結合,就無法過著宗教的生活吧!而且,我若不去參與政治,就不能與人類結合吧!」
「我們不能完全區分社會性、經濟性、政治性以及純粹宗教性的行動。」
最後,父親介紹的是法國的英雄戴高樂(Gaulle,1890~1970)總統的宣言:「要戰勝!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然後,父親堅定地說:「媽媽啊!孩子啊!跟著我走!幸福與勝利是屬於我們家族的。」



我父親雖然是很樸實、很平凡,但是比議員大臣還來得重要。我最喜歡他。
不,他是一個最偉大、最崇高的人。
每當父親說「那家是財主喔,那人是有名人喔」,女兒就會大喊:「作為人,我認為我的父親比他們都還來得偉大!」
名聲、頭銜等,與真正的幸福無關。
誰才是偉大的人呢?
最辛苦、最認真生活的人才是偉大的人。
最認真、最誠實,貫徹自身人生之道的人,才是最偉大的人。
這既不是職業的種類。
也不是財產的有無。
也不是有無名氣。
也不是容貌。
也不是社會地位。
也有即使是著名的政治家、有名人士,心卻是醜陋的人。
應該令眾人尊敬的政治家,卻做出那麼多背叛人民、如怪物般的行徑!
大先哲曾疾呼:「所持之法,若是第一,所持之人,亦必是第一。」(御書487頁)
「法妙故人貴,人貴故處尊。」(同上,1665頁)
擁有什麼樣最高的佛法?
擁有什麼樣最高的哲學?
擁有什麼樣最高的思想?
這將決定人類究極的偉大程度。
沒有奉持佛法,此人就如空虛的魂魄,是未擁有深重使命的證明。
人們不知道此根本的法則,只追求表面,所以無法構築真實的和平與幸福世界。
只用「制度」,是永遠無法打開人類社會的矛盾。「心」的層次是最重要。
正因如此,絕對需要「平等大慧」、「立正安國」的大佛法。
為了偉大的佛法,遭受無數的迫害,這是最高的名譽,此人是偉大的人。



現今,白天在家的壯年部「太陽會」、「敢鬥會」的活躍令人矚目。
有一位72歲的友人,據說接觸到他們蓬勃的氣勢、感受到人生的躍動而奮起。
他受到邀請參加活動,想帶著念珠前往,於是拉開久未打開的佛壇抽屜。
在抽屜的下方,發現有一張發黃褐色的紙。那是近十年前早先過世的妻子的筆跡。
「希望丈夫的氣喘能早日治癒」──祈願的紙片上滿溢著妻子的愛情。
「竟然這樣地為我祈求……。
從今天開始,連同太太的那一份我也要好好地努力!」
看到他充滿希望的出發,大家都非常高興。
壯年部」的勝利,也是「婦人部」的勝利。



我創價的父親已成為師子。
進而,成為師子王。
不輸給任何人,正義勇敢的雙眸閃耀著光輝。
即使面對任何成群結黨的邪惡,也儼然地拔出寶刀斬除,贏得勝利,成為「正義鬥士之父」。
對惱亂正義的邪惡,其猛然的氣魄正是師子王的氣魄。
我創價學會的父親已成為「雖千萬人,吾往矣!」這種毅然的「信念之父」。
父親真堅強!
父親勝利了!